乡镇街道“红头文件”谁来监督?备案审查如何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?
元描述: 乡镇街道“红头文件”泛滥,如何加强基层政府权利的源头监督成为新趋势?浙江省人大率先在全国部署开展乡镇街道备案审查工作,探索“最后一公里”监督,但人员和能力不足等难题亟待破解。本文将深入探讨乡镇街道备案审查的实践经验、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,并分析其对提高立法质量和维护公民权利的重大意义。
引言
近年来,基层政府权力运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,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从“内蒙古村干部阻农民春耕”到“烟花爆竹禁燃令松绑”,这些事件的背后,都指向了基层政府违法发文,而直接影响到公众生活的乡镇街道“红头文件”良莠不齐,更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,因此,如何在源头规范基层政府权力,成为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关键。
乡镇街道备案审查: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
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“完善合宪性审查、备案审查制度,提高立法质量”,将备案审查的触角延伸至乡镇街道,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举措。
为什么乡镇街道备案审查如此重要?
- 基层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:乡镇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直接承担社区治理、乡村振兴等涉及公众利益的工作,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往往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- “立法放水”的隐患:一些乡镇街道发文制定程序不严,违法设定行政处罚、行政强制,或是违反公平竞争原则,导致公民权益受损。
- “带病”文件的危害:基层政府的规范性文件良莠不齐,且缺乏独立有效的外部监督,个别就成了“定时炸弹”,一旦实施,就会有公众权益受到损害。
浙江省人大:全国首个开展乡镇街道备案审查试点
浙江省人大常委会率先在全国部署开展乡镇街道备案审查工作,选择湖州、温州两市先行试点,探索“最后一公里”监督的有效路径。
试点探索:摸着石头过河
- 谁来监督?:乡镇街道规范性文件如何备案审查、由哪个部门负责、具体程序如何设计?浙江在试点探索中,并无先例可循,只能“摸着石头过河”。
- 制度设计:湖州市人大常委会研究认为,乡镇人大主席团是唯一合适进行备案审查的机构,明确了乡镇人代会主席团审查规范性文件的路径。
- 街道办事处:街道办事处是市辖区、不设区的市的“派出机关”,同级的人大街道工委则是市辖区、不设区的市人大常委会设立的工作机构。湖州市人大探索以“交办事项”的形式,授予人大街道工委开展备案审查、纠错问题规范性文件的职权。
- 制度化建设:南浔区人大发布了《乡镇(街道)人大机构备案审查工作规范》湖州市南浔区地方技术性规范,这是全国“首个”乡镇街道人大机构备案审查的地方技术性规范。
破解难题:补足人员和能力不足的短板
- 专业审:湖州市人大常委会明确要求“区县聘镇街用”,即由区县一级人大聘请备案审查专家团队供乡镇一级使用。
- 民主审:浙江探索让基层人大代表、普通群众参与审查,通过讨论会等形式,让基层代表群众审查文件是否符合其实际需求和利益。
提高立法质量的待解难题
- 事前指导:湖州市人大常委会将备案审查“关口前移”,在行政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阶段就组织相关人员参与,帮助查找问题。
- 民主审还是专业审?:乡镇街道主要以“民主审”为主,专业力量如何使用,则由地方自行探索。
- 法律依据不足:章国华建议修改《监督法》,增加规定:“乡镇人大主席团、人大街道工委,参照本法规定开展对同级行政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。”
未来发展趋势
- 全国推广:各地将“乡镇街道备案审查”写入地方立法,并积极探索试点工作。
- 制度完善:进一步完善乡镇街道备案审查制度,明确法律依据、规范工作流程、加强人员配备、提升审查能力。
- 多元参与: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乡镇街道备案审查,发挥社会监督力量。
常见问题解答
-
为什么要将备案审查的触角延伸至乡镇街道?
乡镇街道作为基层治理的“神经末梢”,其发布的规范性文件直接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,因此实施备案审查,可以有效防范基层政府权力“越位”和“错位”,维护公民合法权益。
-
乡镇街道备案审查面临哪些挑战?
主要挑战包括人员和能力不足,缺乏完善的法律依据,以及如何平衡“民主审”和“专业审”等问题。
-
如何解决乡镇街道备案审查的人员和能力不足问题?
可以通过聘请专家团队、与高校合作等方式提升审查能力,并鼓励基层人大代表、普通群众参与审查。
-
乡镇街道备案审查的意义何在?
乡镇街道备案审查是加强基层政府权力运行监督的重要举措,可以有效防范“带病”文件实施,维护公民合法权益,提高立法质量,促进法治建设。
-
乡镇街道备案审查未来发展趋势如何?
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完善法律依据、规范工作流程、加强人员配备、提升审查能力,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。
-
如何保证乡镇街道备案审查的有效性?
需要加强制度建设、完善工作流程、提升审查能力、加强监督问责,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。
结论
乡镇街道备案审查是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,也是完善合宪性审查、备案审查制度,提高立法质量的重要举措。通过探索实践,完善制度,加强监督,可以有效防范基层政府权力“越位”和“错位”,维护公民合法权益,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。
